Articles

破茧,成蝶

by HorizonApr 22nd, 2024

  “也许我也是其中一只麻雀,能永远在赛车场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停机坪旁的麻雀

直升机旁的麻雀

  时间回到 2020 年的夏天,封锁的阴霾尚未散去。偶然间,常看的游戏主播播了几天 F1 的虚拟赛车,想起来我异父不同母的亲兄弟 zyf 也喜欢 F1,又正好那段时间想扩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我开始了对 F1 这项运动的了解,故事也由此展开。其实在小时候,大约是小学的时候吧,父亲也带我去过一次上海国际赛车场,不过那时候我还不知道 F1 是什么东西,我只记得当时轰隆隆的自然吸气引擎响彻全场,快要把小时候的我吓死了。当时,我对于 F1 的唯一概念,也只不过是家里一直有的一辆法拉利的 F1 玩具模型。小时候每次回到家,我也会细细端详它一会,因为感觉它在我的所有玩具里最与众不同,造型也十分帅气和好看。

  不过当我正式地从零开始了解这项赛事的时候,我还是发现这项运动其实很有意思。我了解到 Soft, Medium, Hard(C1-C5...), Intermediate, Wet Tyres 的具体性能,工作区间的差别;了解到 Safety Car, Pit Stop, Formation Lap 的具体流程和细则;了解到旗语 Red Flag, Blue Flag, Yellow Flag, Black Flag...等等;了解到会有 Pre-season Test, Free Practice, Qualifying, Sprint Race, Feature Race 的不同 Session;了解到不同赛道的不同特性,了解到空气动力设计,了解到赛车机械抓地力,了解到前束角,刹车比,差速器......包括所有车手,赛车,赛道,这些都是 F1 这项运动的一部分。在娱乐时间里,我也在视频网站上大量观看了许多历史名场面和集锦,特别是每次看法拉利内斗和超慢换胎,再加上本地五星体育的老上海诙谐解说,都会让我乐得不可开交。

  一开始看 F1 的比赛周末,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有意思。2020 赛季,仍然是梅赛德斯奔驰车队统治的一个赛季,7 月,我记得我本来打开了网页观看当时的施蒂利亚大奖赛,不过 Bottas 和 Hamilton 的以压倒式的胜利轻松夺冠,让整场比赛并没有什么悬念,这让我打消掉了一点兴趣,后面的几场比赛,也仅仅是草草浏览,其实那时也还不算对每场比赛都能提起兴趣。直到一场又一场载入史册的比赛的进行......

  在 2020 赛季的蒙扎,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比赛发生了。我记得当天我正好啥也不想干,也算是第一次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准备看完整场比赛。我看到了 Vettel 的刹车故障,Charles 的冲出赛道,SF1000(时风 1000)法拉利(拖拉机)在那个赛季的拙劣表现很难不让人看一次笑一次。不过关键的转折点在于,当轻松领跑的 Hamilton 在因为 Magnuseen 引发的安全车时违规进站后,被罚退至了队尾,这时一切都不一样了。先前因为提前进站而获利的 Pierre 处于赛道上实际位置的领跑者。最终,当我还瞪大双眼惊讶地思考发生了什么的时候,Pierre 顶住了 Carlos 的压力,获得了本场意大利大奖赛的冠军。赛后、当他坐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掩面哭泣时,没有人能不为之动容呀。谁能想到,他是在上个赛季中被排名第二的 Red Bull 车队无情解雇的一名车手,而这场比赛,他驾驶着一辆全场可能只有第十几名快的赛车,从当赛季梅奔车队的统治下,在 20 位车手中抢到了一个连当时 Red Bull 车队都难以轻松拿到的分站赛冠军。这样逆袭的故事,谁能不喜欢呢。自此,我就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期盼每一场正赛都会如此地精彩且包有悬念,每一场比赛,不管是我有考试还是作业,不管是美洲赛区的凌晨还是欧洲赛区的深夜,我都不会错过。

Pierre Gasly Win at Monza

PierreGaslyMonza

  但是,其实虽然之前也粉过一段时间的 Pierre(用了一段时间的 Alpha Tauri 的壁纸),但是现在最喜欢的车手还是 Charles Leclerc。因为他确实太帅了呀。看他的直播切片也很幽默,有趣。令所有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他把自己打扮成一根香蕉,然后对着镜头说“I was never looking so good!”。真的很有意思。后来也看到了一段他的采访,看完了之后更喜欢他了,因为感觉他的性格和想法和我很像。点击查看视频

Charles太帅了

charles

  后来,抱着期待的心态,我有幸全程观看了可以说是近十个赛季以来最为精彩的 2021 赛季。(在此我还是忍不住重新以我大脑里仍仅存的印象,来对这个赛季的结局进行阐述。我认为虽然这个赛季的最后一场阿布扎比虽然有争议,但是:在 Monaco,Azerbaijan,Imola,Hungaroring,Spa,Istanbul 这几场比赛里,Lewis 都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丢失了大量的分数,况且还有一个 SilverStone 的 51G,而 Max 的退赛要么是被撞车,要么是机械故障。而且正常完赛的比赛里,Max 都登上了领奖台,因此我还是认为这个赛季的车手总冠军是实至名归的 Max。)

  当然,除了在电视上观看比赛,闲暇时分,我也会基于 Video Games 进一步体会赛车给我带来的乐趣。一开始,作为一名经典的键盘车神,我能大致感受到驾驶赛车,跑在赛道上的乐趣。而直到在高三的第一学期,我才得到了第一个带 Force Feedback 的 ThurstMaster T300 方向盘模拟器。当时记得拆开箱子的时候也特别的兴奋。东弄西弄了两下,装好驱动,我便更加真实体会到了驾驶赛车的乐趣,乐在其中。每次做完作业回到家里,摆弄一下方向盘,开上两到 3 个小时,一直到晚上 12 点。然后睡上一个美美的觉。我当时真的很享受这种专注于驾驶其中的过程。耳机中传来的各样的引擎声,也很好听。当然,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会和 zyf 一起聊现实中的大奖赛,或者是一起联机。从大奖赛的单场联机,到后来的 F1 2022 的双人赛季,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Make McLaren Great Again!”。我最喜欢在游戏里驾驶的赛道有:上赛,红牛环,蒙扎,索契,巴林萨基尔,圣保罗,阿布扎比,斯帕,保罗里卡德。而当时有一段时间一直在苦练刷圈速,我记得在上赛,红牛环,蒙扎这三条赛道上,我可以在不开任何驾驶辅助的情况下,做出一个漂亮干净的飞驰圈。尤其是在 Red Bull Ring 这条奥地利的赛道上,当时驾驶得尤其熟练,还得到了 zyf 给我的“红牛环之王”的美誉啊。还有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和很搞的就是,当年我们这一届高考语文春考的时候,第二道选择题就是关于 2021 赛季最后一场阿布扎比的语言排序题。考完试后,我和 zyf 又恰好在考场门口遇到,只能说当时又乐得不行。这些都是很多美好的回忆。

  除此之外,我也用 T300 重新体验了一下其他的赛车游戏,WRC,尘埃,AC,ACC。不过后来,直到现在,能有空用盘子开上几轮的时间和精力也少了。

一些回不去的记忆

一些回不去的记忆

ThurstMaster T300

ThurstMaster T300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 2024 年。其实在知道今年中国大奖赛会如期举办的时候,其实也不是很激动,因为我感觉这个赛季的结局早就落定了,实力强劲的 Verstappen 已经预定了他的第四个 WDC,所以我对比赛本身其实没什么兴趣。当时听说官方开始卖票了之后,我也没有去抢票,因为我甚至感觉如果我到现场去看了,还是要在移动设备的小屏幕上去看电视转播,电视转播比蹲在看台上一个固定的位置确实清晰很多。而且这学期我的课业压力又大,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且觉得这其实对我来说,到不到现场看是无所谓的。

  但是在 3 月 5 日的时候,zyf 突然给我发了一个我们学校招募志愿者的公众号推文,还哭唧唧地和我说他们 fdu 没有,说是有 school diff。我仔细端详了一下这篇推文,感觉其中的各种工作内容和保障服务确实还说得不错,更何况推文里还提到会给一个国际赛事志愿者服务证书。因此,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还是决定报了几个不用面试的岗位,准备报着玩玩。自己当时的心态是,如果选上我了,那还不错,如果没选上我的话,那也无所谓。不过我其实心里想的更是说,就是因为 zyf 报不了,所以我肯定要报,一定要搞一下他的心态,而且最好能选上,所以我又在当时填的个人简介里写上了“是有 5 年 F1 观赛经历的车迷”。最后,事实证明(老师告诉我),这特意添加上去的一条,也确实是筛选志愿者的一个标准,我最后很快就被安排到了现场电视转播服务的岗位上。

  好巧不巧,比赛周和我的 ICS 的期中考试(周五)在一个星期。不过我就思考了一下,马上就优先选择尽可能多去赛车场进行工作,即使从学校到赛车场往返一共需要 4 个小时。因为我觉得去做这个赛车场的志愿服务工作的机会现在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已经选上了),而且我很期待能在赛车场工作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义无反顾地选择在周一、周三、周四这三天只有一节课的工作日,前往了赛车场进行了电视转播区(TV compound)管理的工作。

  刚刚到赛车场的时候,一切都还很新鲜,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等待我去尽情探索的未知世界。在午饭后,我先抽空上了媒体中心,拍下了忙忙碌碌的发车直道。我望着这条曾经在游戏中我开过无数次的赛道,我望着 1,2,3 号组合弯,我望着最后的大直道。我的脑中高速运转着,我想着每一次过弯前里该切到哪一个档位、我想着该用什么姿态最快地通过每一个弯角......我闭上眼,仿佛我正驾驶着一辆 Mclaren 的 F1 赛车疾驰在这条家乡的赛道上。心中百感交集,好似我正能听到美妙的引擎轰鸣声。

  在周一时,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翻译保密协议的工作,内容是关于“2024F1 中国大奖赛直升机航拍服务”的。我当时用 gpt 随手翻译好(老师允许)后,差不多又花了 1 个小时的时间仔细端详检查了一下,最后心满意足地给老师上交了我翻译后的文档。

发车直道全景 无人

发车直道全景 无人

  亲临现场的感觉更能震撼我的内心。我在工作结束后,抓住 Timing 尽可能地探索赛场里的未知,我用相机记录下了正在搭建的 pit lane,还没有多少工作人员的车队生活区,空无一人的媒体中心......我把好多东西每天都分享给 zyf 和其他几个之前一起聊 F1 的兄弟看。感觉自己心里想的不是要炫耀,而是因为自己真的亲身处在了很多观众们,包括我自己之前没法见到的画面、区域和人,所以包含着新奇感地,想分享给他们我自己心底的的确确的快乐。

  直到周四的晚上,我都是来回地在志愿者模式和复习模式中切换,我的每一天都已经被志愿者工作和复习期中考试所填满了。好在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内容并不令人特别劳累,因此复习得还算充分,不过确实会感到有一点挣扎、劳累、辛苦、满足。

  在返程的地铁站旁,和那一天一样,我抬头记录下了天空中的月亮。这时候虽然天还很蓝,天还很亮,不过心中也会想起很多事情。

周四晚上的月亮

周四晚上的月亮

  周六早上 11 点、我在中午的工作任务开始前、先登上了主看台。我看到 20 辆赛车整齐地排列在发车格上,随时准备着开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这节冲刺赛的比赛。四周全是人,今年上赛的氛围和环境真的很好。不过,谁能想到,这是我这周唯一、也是最后一次有机会在看台上看比赛呢。

赛前发车直道 在观众席

赛前发车直道 在观众席

  周六下午,当我结束中午的工作,十分期待地回到小屋准备继续学习开卷的时候,老师却突然告诉我,下午的排位赛要我上直升飞机给飞行员和官方摄影师做翻译,因为飞行员英语不好,而且早上的翻译身体不适,受不了了。第一时间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没办法自己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我马上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两位亲爱的。其实,当时我心里非常慌乱和紧张,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翻译工作,而且会有点害怕直升机上我会不会有不舒服,恶心、呕吐之类的症状,甚至会想到和老师说想推辞掉这份任务。不过,在稍微冷静下来之后,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还算是背负了很大的压力,毅然决然地选择接受了这份任务。我想,这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亿载难逢的绝好的机会啊。在我一开始报名这个志愿者的时候,谁能想到,我能够在比赛周末的天上俯瞰整个赛场呢?

  很快,在收到任务的半小时后,我就前往了停机坪,开始了我的第一次飞行前简报会。一开始,我对摄影师提出的飞机的 Bank Angle 不是很理解,这让我开始有一些紧张了。不过在他的手势演示下,还是很快理解了这是直升飞机飞行倾角的意思。后来,我渐渐听懂了我大概要在飞机上做些什么。而我惊奇的发现,这次翻译的任务其实也较为轻松,由于我是一个资深的 F1 车迷,对于其中的各种赛车相关的专业术语也能轻松信达雅地翻译到位,比如在描述 Formation Lap,Safety Car 和 Racing 状态下赛车分别是如何行驶的,亦或者介绍 Free Practice,Qualifying,Sprint Race 和 Feature Race 的赛程下赛车究竟会做些什么。有些时候,甚至摄影师还没有用英文开始介绍,我就已经提前把对应的中文接地气地告诉了飞行员。在相关知识的储备和我足够的英语水平的条件下,其实我基本能直接听懂摄影师 95%的对话,其他内容在和他重复确认后也能传达出对应的意思。

  14 点 45 分,直升飞机准时起飞。我坐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慢慢上升的过程中有一点点颠簸和摇晃。我偷偷瞄向我右手边的摄像机显示屏,又低头往地面上瞥了一下,我们已经盘旋在赛车场的最高点了。“Stand By!”,“准备!”;“Go!”,“出发!”:飞机便开始以极快的速度,按照预定的路线开始飞行;“Descend!”,“下降!”;“Climb up!”,“上升!”:飞机便像过山车一般,在要求的位置上,进行了猛烈快速的上升或者是下降动作......在一次次的沟通下,我们航拍机组团队也从一开始的较为陌生和不熟,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团队和整体。我们确实一步步地做到了 Stick Together!(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复杂的指令和协调内容工作需要我翻译,在此不多赘述,请移步我录制的另外两个视频)

  不过最后其实我没有挺下整个排位赛阶段,在还剩 Q3 的一小节之前,由于直升飞机连续做了多次上升、下降和倾斜的拍摄动作,我身体的不适感一点点地积累,直到达到了一个阈值。最后终于忍不住了,我难受到呕吐在了直升飞机上的一个呕吐袋里了。机组人员赶紧把我先放回到地面,再重新上升开始最后的工作。我在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带起的狂风中,跌跌撞撞地走到了草坪上,呕吐袋里的液体甚至有几滴不小心滴在了我的灰色裤子上。不过我仿佛还没回过神。"What I've just experienced! Fk me!",我大喊道。在停机坪上稍微又休整了一会,把我在天空中录下来的视频发给 zyf 的时候,他也已经惊喜到语无伦次地回复我道:“Whaaaaaaaaaaaaaaaaaaaaaaat!”了。

  呆呆地站在停机坪倾斜的草坪上,我好像又或许还没有回神过来。我盯着近处一辆又一辆的赛车,在离我 30 米远的面前,从最后一弯飞驰而来,做出了一圈又一圈的最快单圈时,直升飞机的气旋声和赛车引擎熟悉的啸叫声交错回响在我的颅腔中,我感受到我仿佛和这一切已经融为了一体,我从未这样地热爱这个世界,这个当下和现实。

直升飞机和看台

直升飞机和看台

  周日是正赛日,当摄影师邀请我继续跟着飞行小组一起坐上直升飞机进行翻译工作时,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就算我昨天很难受,我还是很想上,虽然自己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但是在第一次的飞行之后,心里更多的是紧张之后的兴奋与期待。我还向老师要了一粒晕车药,以做好完全的准备,迎接这最后 3 个小时的高强度飞行。

  五分钟过去,暖胎圈结束,当我坐在直升飞机上,直愣愣地望着远处的五盏红灯一个个地亮起,一切时间仿佛都在这个瞬间停止了。

  灯灭,发车!20 辆赛车同时起跑,维斯塔潘起得非常好;1,2,3 号弯里,每辆赛车都在交叉线中相互缠斗;6 号弯中,防守的赛车都不肯放出内线的空间;7,8,9 的高速弯里,直升飞机和赛车以同样的速度极快飞行着;13 号弯中,每辆赛车都尽可能微调着出弯线路和角度,以获得最高的直道尾速;最后在大直道上的 14 号弯,各种颜色的赛车利用尾流,拼抢着刹车点......而我此时正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俯视着地面,曾经只有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 F1 赛车,正疾驰在家乡的赛道上,真是一种毕生难忘的体验。我至死都会记得这些画面。

  第一辆安全车出动了,摄影师大声喊道“Safety Car is out ,now to position 1,go wide and low to put the fans in our sight”时,我瞬间回想到了先前每次在电视上看到的航拍视角。当安全车出动时,因为赛车处于慢速行驶状态,所以摄像机为了丰富画面的内容,体现比赛的热烈,这时都会选择把场边草地上的观众拍到镜头里,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我瞬间想起当时在电视里赞德沃特赛道旁的人群,想起红牛环、斯帕赛道旁草地上的观众,我一下就知道摄影师想要什么画面了。就算我当时没有看摄像机的显示器,那副画面也已经在我心中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了。

  但其实,在大部分时间里,即使吃了晕车药,在直升飞机上时我还是其实没有好好欣赏这场也许还算精彩的正赛。为了维持身体舒适,我一直在看着我左手边的窗户外面的远方,只有当左手边正好是赛道时,我才能幸运地欣赏地面上赛车的行驶姿态。而且为了时刻保持专注、并持续地快速翻译,大声地帮助飞行员和摄影师双方进行沟通,我完全没办法清楚地知道比赛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样的高强度的节奏一直持续了整整 3 个小时。直到后来,我感觉我就是这架直升飞机上所有人的大脑,这架直升飞机唯一的指挥员。

  但是在第一辆安全车结束没多久之后,第二辆安全车又出动了,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感觉我快要难受死了。因为我巴不得比赛快点安全平稳地结束......坐在上面很久的话确实会很难受,关键是我还要做翻译的工作。不过当我先看到一辆塑料绿色的赛车在 16 号弯处的赛道外被卡车拉着,又看到队尾还有一辆塑料绿色的赛车时,我会心一笑,一看就知道是破索伯又让大哥博塔斯退赛了,然后小周慢悠悠地,艰难地开在队尾。事实证明我当时的直觉也相当正确。

  最后,比赛还算顺利地结束了,我望向地面上的发车直道,一切尽收眼底。维斯塔潘获得了本场比赛的冠军,我在飞机上亲眼见到他振臂高呼。我最喜欢的车手勒克莱尔,也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同时,也在天上看到了小周把赛车停在了发车直道上,他成功完赛了。但他们此时在我眼中都是那么地近,却又都的确显得那么地渺小。

  周日晚上,在 zyf 开车送我回家的路上,我们还是在不停细细品味着这个我们共同度过的,最为精彩绝伦的大奖赛周末。其实事到如今,我还是没有想明白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我当时不开始看 F1,如果兄弟当时不告诉我有这个志愿者......那么多不是如果的如果,最后让这一切又发生地那么自然而又轻松,仿佛又像是水到渠成一般。

机组人员合影

机组人员合影

  后知后觉,回到学校里之后整理材料时,我也才猛然意识到,当时周一那天我亲自翻译的保密协议就恰恰是 F1 和这个航拍公司的“2024F1 中国大奖赛直升机航拍服务”的内容。

  也许,其实很多事情早已命中注定了吧。

  --- 飞过,沧海。

  --- 破茧,成蝶。

  爱你们


  最后进行一个日程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记录了很多心理活动和细节,所以前面的文章也不想写得很长。写下来主要是以免自己以后忘记很多宝贵的细节。我只能说这一周真的是一天比一天精彩,我到最后我都快幸福得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Day 0

  先罗列一下合照或者遇见的车手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比赛吧,每一场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观看,放在这里也便于我以后回顾

Day 1 (Mon)

  • 造访了 Media Center(充满大屏幕的房间,视角很好,可以看到发车直道和最后一弯)。

  • 场外观众区正在搭建中(Heineken 的星星什么的)。

  • 工作区域是 TV Compound(里的一个小房间),发了中方证,外方证。

  • 星期一的时候还没有围场门禁,Paddock 里面全是工地,正在搭建中,看到很多外国工作人员在开各种叉车和吊车拖车什么的。

  • 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碰见了虾哥(潘湧湧),勇敢地向他去要了这个比赛周的众多合影中的第一张合影。

  • 说实话,工作量并不是很大,主要负责在工作时间内一直在小房间里值班,但是老师也给了我一个翻译保密协议的工作,花费了我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我测我刚刚写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协议就是最后直升机航拍和 F1 官方的协议啊啊啊啊阿我测我测我测我测我测 wtfwtf 我有点受不了了,zyf 最后还将这个形容为红楼梦式的故事呀,前后都有 hint 的,虽然我没看过红楼梦,但是能感受到他想表达什么)。

  • 其余时间在上 ICS 和数学基础的网课,没有落下学习。

  • 这一天其实我还是有点怕生,所以没敢到 pit lane 里去探险,而且当时那里还都是工地和叉车,所以我计划周三再去逛。

空的媒体中心

空的媒体中心

轮胎仓库

轮胎仓库

修建中的围场

修建中的围场

TV compound全景

TV compound全景

媒体中心看到最后一弯

媒体中心看到最后一弯

外方证

外方证

Day 2 (Wed)

  • 这天是坐班车到赛车场的,下了很大的雨,鞋子全湿了,湿了一天,很难受。

  • 到了小房间之后 TV compound 里面到处在漏水,小房间在我的座位旁边的窗户也漏水了,不过后来找人来修好了。

  • 周三早上还没有 Paddock 的门禁,我先行拍摄了一圈 Pit Lane 后方和生活区(别墅区),但是我这个 Timing 又给我抓住了,因为周三下午门禁就设置了,然后因为后面我的外方证权限不够,进不去。

  • 周三中午看到有人在赛道上骑车,我寻思谁能在赛道上骑车啊,但是后来 zyf 告诉我那是 Bottas。。。

  • 这一天主要做了在小房间里值班,解决诸如 Netflix 房间漏水的问题,协调外方和中方保障人员进行对应的处理(值守 TV compound 的助理小屋,协调解决 Netflix 转播房间漏水的问题,协调解决中国电信信号车天线和电缆的问题,协调解决 TV compound 区域空调故障的问题)

  • 晚上就直接回家了,累死了,回到家 9 点钟就睡着了,因此错过了喜欢的人的一个问题。(其实是因为感觉她不想理我所以小 e 了一晚上)

  • 但是这一天其实我已经很满足了,能亲身拜访这些从前只能在电视转播中看到的区域,已经很满足了,我真的没想要更多。

雨中的paddock

雨中的paddock

别墅区内部

别墅区内部

Netflix的房间

Netflix的房间

Netflix的房间漏水了

Netflix的房间漏水了

Day 3 (Thu)

  • 早上睡到 4 点半就起来了,继续复习周五的期中考试,还解决了昨天的的问题,在地铁上也在继续看。

  • 早上 7 点钟坐的地铁,到的时候是 8 点 45 分。但是这时候小房间的门还没有开,我寻思了一下,因为 pit lane 有两个入口,而且我根据长期一来了解 F1 咨询的经验,车手在周四早上一般都会到达围场,因此我正好想到,我要不就到围场门口去蹲着吧。所以预料之中地,我先后看到了 Daniel,Logan,Esteban,Russell 和 Zhou,其中,Esteban 人特别好,也可能是我当时旁边站了两个小志愿者的原因,他一下车就跑过来和我们合影。我当时觉得真是太幸福了。不管是亲眼近距离地见到,亦或是能合到影。(不过一天比一天幸福)当 Esteban 和我合影的时候,我还和他说“I remember you win in Hungary! You are a grand prix winner!”他也很开心地对我笑着。真的很开心。点击查看 2021 F1 R11 匈牙利 正赛

  • 这天工作也并不算很多,除了值班外,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来修天线的工作人员的证不能刷进 TV Compound 区域的安检,因此花费了一些时间和保安沟通,不过最后还是放外方证权限不够的工作人员进来了。

  • 这天中午在去吃饭回来的路上,也看到了 Safety Car 在 Refueling,在 Safety Car 穿过隧道的时候,拍了一段很酷的视频。

  • 下午在空闲的时间里,还是在复习期中考试,一直看一直看,做完了好多题目,不过最后回到寝室里的时候,pipeline 的题目还没看完,所以一直复习到了 24 点。

  • 周四下午临行前,还闲适地和同时兜了一圈已经快要搭建完的围场外的观众活动区,相当于提前一天参观了,工作人员还邀请我上了场外的模拟器提前试玩,在 F1 2023 中跑了一圈上赛。不过我好久没开模拟器了,手有点生,那个方向盘也没调成 180 度(半圈),所以手感很不好。不过这种 vip 的工作人员的感觉有点爽的。

  • 这一天我感觉我能要到 Esteban 的合照已经无敌传奇了,没想到更加传奇的还在后面几天。

Daniel入场

Daniel入场

Logan入场

Logan入场

Russell和Zhou入场

Russell和Zhou入场

瓦塞尔入场

瓦塞尔入场

在加油站加油的安全车

在加油站加油的安全车

Day 4 (Sat)

  • 周五考完试,早上答辩完之后一身轻松。中午去帮 CCTV 的家伙们领盒饭,等死我了,同时只能在主看台下面的工作区,不能上看台看比赛,所以我就用手机看完了冲刺赛(整个周末我唯一有机会好好欣赏的一段 Session,因为后面上飞机了其实都没关心比赛情况)。不过这里又抓了一个 Timing,乘着冲刺赛刚刚结束,人还比较少的时候,我到外面中间的官方商店里抢先买了几件,后面出来的时候,都排起长队了。

  • 入场的时候,走的是工作人员通道,又感到一种无敌的 vip 的感觉,虽然我不是 vip,但是很快地就穿过了安检和道口,感觉也已经无敌了。

  • 前戏做完了,高潮要来了。在我结束早上的工作,回到小房间里的时候,老师突然告诉我要求我下午要上直升飞机去给 Pilot 和 Camera Man 做翻译。原因是一位老师恐高,一位老师不敢上去,还有一位学姐晕车。同时,这个翻译工作还要求对 F1 和赛车运动有足够的了解,因为拍摄的就是地上的赛车,所以会有很多拍摄赛车时与赛车运动规则相关的要求,比如在 Formation Lap,Safety Car 和 Racing 状态下赛车分别是如何行驶的,亦或者 Free Practice,Qualifying,Sprint Race 和 Feature Race 的赛程下赛车究竟会做些什么。坐在直升飞机上时,我也是总能准确地翻译和表达出双方的交流需求,比如 Flat Fly,Bank Angle,Nose up 等等直升飞机的动作。

  • 所以我感觉我这个工作只能说是舍我其谁了。老师和我一同讨论出,又要会英语,又要会中文,而且懂赛车,而且能随便被差使,那只能是我这个人了。(再加上后来发现,先前我翻译的保密协议就是这场直升机航拍的保密协议,也许我就是一定会上这个 Heli)

  • 其实第一次上飞机之前我还是很害怕的,我当时把这件事第一时间告诉了两个人,希望寻求一点点安抚。当时其实也会紧张,主要是不清楚我到底要翻译什么,而且怕会不会听不懂(不过后来都听懂了,很简单,老外是比利时人,而且我最后感觉其实用中文表达比用英文表达更困难 TT),而且这个直升飞机的动作会说是很猛烈(拍摄要求)。

  • 飞机上很晃,而且随时会做很多猛烈的动作(可以参考我发的视频,应该有 2 份视频是记录这个直升飞机飞行的逻辑的)。晕机的感觉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其实一开始还好,但是慢慢积累到了一定的阈值之后,应该第一次差不多是 1 小时 15 分钟之后,我就不行了,在飞机上吐了,然后老外把我放下来了,那时应该还有最后一段 q3 没有拍摄完。(其实 80%到 90%的人第一次坐这样子飞的 Heli 都会很难受,我已经很厉害了)

  • 不过下机之后,我缓了一缓。我整个人都不知道我刚刚经历了什么,何况是在 Heli 上看了排位赛,还看到 Sainz 的赛车在最后一弯里撞车了。下了飞机之后,我站在停机坪上,拍到了在停机坪一旁自由飞翔的麻雀,我感觉这是我这个周末艺术性最高的一幅画面。当时内心中只充满了对世界和生活的喜爱。甚至...当时其实已经激动到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了。甚至是有冲动想好好爱她。不过还是收敛了。

  • 排位赛结束,下班之后,我又极其敏锐地感觉到从 TV compound 和 pit lane 交界的入口处,会有三大车队的知名人物经过这里下班。(因为梅奔,法拉利,红牛三家的 p 房里这里的出口最近)果不其然,等待了约摸 1 个小时的过程中,先后蹲到了 Checo,Horner,Russell,Hamilton,并要到了前三者的合照和签名,不过老汉好像是因为当天排位赛只有第 18 名,所以心情不太好,叫了他的贴身保镖保护他,不让蹲在内场的粉丝合照签名。

  • 周六晚上和 zyf 去吃了一顿日料,他居然还点了一份辣子鸡???然后套餐里居然还有薯条,不过没吃完最后打包带回酒店了,送了他一件 Russell 亲签的梅奔队服,最后和他共度良宵。也录了第一段讲在直升飞机上的视频。

Horner和Checo亲签的Pierre的帽子

Horner和Checo亲签的Pierre的帽子

Russell亲签的梅奔队服

Russell亲签队服

Day 5 (Sun)

  • 进直升机坪时,我的外方证其实权限不够(其实可以升级权限,但是升级的流程很麻烦,也到最后一天了,所以没有升级成绿色外方证(paddock),我的蓝色外方证是(general)只能进内场,但不能进 paddock),所以需要有绿色外方证的人带我进去,不过每次过安检的时候都要和保安说明,有几个保安态度挺好的,我问他站一天多少钱,他说他们穿西服的一天 300,然后那些穿保安服的一天 240,还说来了 30 多家保安公司,只有他这个保安公司是正规的,虽然他们是因为人手不够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但是他还说其他保安公司都是酒囊饭袋,哈哈。所以最后一次正赛起飞前我过安检,那个保安硬是要拦着我不让我进去,我直接和他歇斯底里地大吼道“叫你领导来!你大还是我大?”。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去了。太帅。

  • 有一次过安检还在通往直升机坪的医疗中心随机拉了一个穿着赛车服的上海老爷叔帮我过安检。熟练地和他用上海话进行交流又让我感受到了学会这门语言的重要性。包括工作的老师和很多赛车场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全是地道上海人呀,感觉我一说上海话就能变得和他们马上很熟似的。

  • 相反,CCTV 的北京爷,这纯正的首都口音充满了傲慢,我和同事一致认为,就算北京爷和我说“谢谢”,我们都会感觉她在嘲讽我们。

  • 值得注意的是,我周六周日两天都忘记写 leetcode 了,因为真的需要我完全专注于这个手头的 Heli 工作,其他什么事情都很难有精力去完成。

  • 还好我把买的衣服和书包都放到 zyf 的爱车上了,所以我那天轻装上阵,除了一部手机啥也没带,一身轻松。

  • 飞行前,又向飞行员咨询改进了一下我在飞机上的姿势和准备,以便我坚持下来。说是应该飞行前尽量不要空着肚子,所以我也把早上全家的两个饭团吃完了。而且说是要看着窗外,而不是看着飞机里的屏幕,会减缓晕晕的感觉。当飞机前倾的时候,要身体向后靠,这样的姿势会更舒服一点。

  • 一位老师给我带了日本原产的王牌晕车药,所以我那天下午正赛的时候也特别持久,3 个小时轻轻松松不在话下。而且我也不是第一次坐了,已经体悟出一些舒服的技巧和姿势了。

  • 不过在飞机上时,其实没有好好看正赛,其实在飞机上的时候我基本没法清楚地知道比赛发生了什么,我大部分时间为了维持心态平稳,一直看着我左手边的窗户外面的远方,而且还要翻译和专注,所以基本没有精力看赛道上的比赛。。。不过有很多瞬间,从天空中的第一人称视角,真的会不一样。比如在 1,2,3 号弯里赛车的缠斗,地面上各种颜色的赛车在弯道直道上的拼杀......我至死都会记得。

  • 飞机上的飞行员,飞行员教练和摄影师对我都很好,一直在鼓励我继续坚持下去,最后他们也很满意我的翻译的工作,我也和他们都要了微信。谁知道我下一次起飞是什么时候呢。伟大的直升机翻译兼指挥牢大!

  • 现在感觉这件从随便进出围场,到参观 pit lane,生活区,在 TV compound 里工作,在 Heli 上面做完了共计 5 个小时的翻译(包括)......这些事情不过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啊,确实对于我来说有点过于简单了。不过我还是没搞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原来其实很多事情早已命中注定啊。如果我当时不开始看 F1,如果兄弟当时不告诉我有这个志愿者,如果我不是那么地喜欢她......

  • 正赛结束后,就像每场比赛结束后那样,围场里各种各样的采访,就在我身边发生,也录了很多近距离欣赏的视频,是很不一样的感觉。

  • 其实到最后正赛结束后,在围场里,要签名要合照已经是太过于轻松的事情了,不过我当时没带签名的笔和物件衣服等,所以签名也没有多要,其实我最后也只有周六签的三个名。只是和我喜欢的几个车手和领队兴奋地要了合照留念。有 Nico,Toto 和 Charles。最后一个我特意蹲在法拉利 p 房门口,硬蹲了十几分钟,才乘着他身旁没人的时候,要到了我这个周末最满意最让我开心的一张合照。真的圆满了。虽然我的自拍技术不是很好。不过当我虽然身穿梅奔队服,但是给 Charles 展示我的手机壁纸上是他时,亲耳听到他说“Sure!”。真的圆满了。所以我就没有更多念想地离开了赛车场。Charles 也总是能给我带来好运和希望。

  • 当 zyf 把我上 Heli 这件事和他在 VIP 包厢的富哥同学说时,富哥的第一句话是“能买到么?”。是啊,能买到么。

  • 晚上和 zyf 去吃了老太太烤肉,其实那时候已经很累很累了,大家也都快说不出什么话了。不过最后也体验了一下他那辆运动模式的 BMW Z4,浅浅试驾了一下,有点爽的,方向盘握起来也很舒服。就是晚上东西吃得太多了,所以最后坐他车的时候让他开慢点,感觉坐这个开得快的车比坐直升机上还难受。

合照墙

合照集合

一直能给我带来好运的手机壁纸

手机壁纸

谁能想到呢?

直升飞机和zhou的赛车

感谢你一直看到这里!
The End